大家好!大学生恋爱问题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中很多是由于什么所引发的,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针对上一年度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涵盖了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万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样本。
在这其中,有27.61%的大学生处于恋爱状态,有41.93%的大学生单身且不想脱单,有25.40%的大学生处于单身想脱单的状态,还有5.06%的大学生对自己是否想要恋爱或是保持单身尚不明了,因此未作报告。
这份报告所公布出来的数据和我们印象当中大学生对于校园恋爱的向往大相径庭,因此也上了热搜,网友甚至还在下面调侃说:“当代的年轻人是姻缘庙里看都不看,财神殿里却长跪不起。”
事实上,这样的现状并不是今年以来才异军突起的,在咨询室内,我的来访者,今年大三的苗苗在一次咨询中也和我分享自己关于脱单的想法。
“因为我从来没有过恋爱经历嘛,在考上大学之前,一直都对电影、小说、电视剧里描绘的校园恋爱的情节十分向往,感觉自己也可以像这些影视作品里面演的那样,在上了大学以后能有一段甜甜的恋爱。”
苗苗说这些的时候露出了一个害羞的笑容,但同时她又说道:“但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这些和喜欢的人一起上课、自习、散步、吃饭的美好幻想终究还是成为了泡影,只有停留在想象中才是美好的。平日里忙学习、忙专业竞赛、忙社会实践都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经历去分给甜蜜恋爱了。”
“但最重要的是,”苗苗补充道,“在学校里想遇到一个相互喜欢的、心仪的对象,也没那么容易,爱情这东西,还是大部分要依靠缘分,抱着等待一个喜欢的人出现的想法,不知不觉就快要毕业了。”
看着苗苗故作老成地说出这样的话,我感觉很可爱也很真诚,事实也的确如此,哪怕是在我读本科的时候,身边也还是单身的朋友居多,但大多都还是抱着想要脱单的急迫和憧憬的。
不知从何时起,大学生单身的同时,对“想要恋爱”这件事也丧失了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想不外乎是以下几点原因。
一、内心缺爱
很多读者朋友看到这个原因可能会感到有些诧异,如果内心缺乏爱,对于被爱和被关注的渴望相较于常人应该是更多才对,和不想谈恋爱似乎是相悖的。
但事实则不然,在从事多年心理咨询的经历之后,我发现,对于那些在原生家庭缺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关于“爱”的具象化和能力的缺乏会导致他们在面对感情的时候采取退缩和防御的姿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避型依恋人格”,因为在原生家庭当中没能得到足够的滋养,因此哪怕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进入大学,远离了曾经无爱的家庭。
在内心当中也还是会非常自卑,容易自我否定,对于他人的示好,也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认为自己不配得、不值得,因此会给他人以孤僻的印象。
在心理学上,我们会讲一种人际吸引力法则被称为“马太效应”,根据这个理论,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对于缺爱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周围很难去汇集爱的能量,自然也就不会留下爱的痕迹。
这种爱与被爱能力的缺失,我们称之为“亲密力匮乏”,外化出来的表现就是哪怕内心对爱情仍旧抱有渴望,也不想要去开启或者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二、自我保护
在爱情电影《和莎莫的500天》当中,女主角莎莫就是一个典型地自我保护意识过剩的女性,她在与男主的关系当中不断重申:“我喜欢你,但我不想要恋爱关系,我不喜欢那种失控的感觉。”
对于这种有着强烈自我保护意识个性的人来说,恋爱无疑是打破了他们的生活规律,将自己生活中一小部分变成了不可控的境地,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当中,并不是真的不需要亲密关系,他们在表面上装作满不在乎,但其实内心对一段健康、忠诚、稳定的恋爱关系怀抱着渴望。
无论是否选择恋爱,都是当代大学生的选择,毕竟在这短暂而又美好的青春时光中,只要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那么一段恋爱谈与不谈、什么时候谈,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the end -
作者 | 孙荣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