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年轻人读的繁体字「适合年轻人读的繁体字书」 -pg电子试玩入口

2024-05-28 03:20:11

大家好,今天乐乐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适合年轻人读的繁体字,适合年轻人读的繁体字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青年”词语4700年流传脉络考略

----“青年”探源


新时代中国青年

“”新少年“”一词出于三国时期曹植诗作

“新青年”一词出于中华民国陈独秀创刊杂志

于明盛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00

[摘 要] 青年学和青年研究的核心概念是“青年”。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对时今

属于“青年”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词语称谓,战国前用字、战国后用词称之。自公元前1300年商盘庚迁殷有甲骨文字记事,至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计3215年,对“年轻人”的称呼历经了“幼”与“少”,“少年”与“新少年”,“青年”与“新青年”诸多称谓。“青年”一词成了称谓最繁复、释义最歧异、流变最长时、社会最寄望的词语。本文拟将史上史前史公元前2717年流传至今4700年来,前人对人的生命周期暨成长年龄阶段使用的称谓,择与青年一词历史发展相关的词语加以梳理,以期得到“青年”字词渊源传流的一个基本脉络。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关键词] 青年学 少年 新少年 青年 新青年

a brief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hinese "youth" words over the 4700 years

------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youth"

yu mingsheng

abstract:the core concept of youth studies and youth research is "youth". from ancient china to modern times, society has used different terms to refer to young people who belong to the "youth" at different times, using words before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words after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from 1300 bc when shang pangeng moved to yin, there wer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o record the events. in 1915, the youth magazine was founded for 3215 years, and the term "young people" went through many different terms, including "young" and "young", "young" and "new young", and "young" and "new young".the term "youth" has become the most complex, confusing, ever-changing, and socially hopeful term.this article intends to sort out the terms used by predecessors in prehistoric history, which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2717 bc to 4700 years ago, and to select words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d "youth", in order to obtain a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origin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word "youth".inappropriate aspects, please rectify.

key words:youth studies; juvenile;new young men's; youth; new youth


“青年”一词,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宽阔。探讨中国青年的源流涉及人对人类生命周期的认识、古代汉语言文字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要从根本上说明“青年”一词的发生和演变,唯有从中国社会历史出发,从青年一词的字源与词源入手,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进而了解青年一词在久远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中国历史悠久,自商朝先人开始创用甲骨之类可辨识意涵之文字记录历史,

便将远古、上古口口流传下来的事迹和当时的社会活动记录下来,使我们后来

可以得知五千年中国古代史前史、信史和正史时期,人们对人的生命周期及其

成长年龄阶段的史书典籍记载,了解从古至今“年轻人”暨“青年”词语的来

龙去脉演变历史。

一、从远古黄帝时期的“幼”到商周春秋的“少”字

中国古文字特指秦以前流传下来的汉字,从仰韶文化发现陶器刻划符号的文字萌芽至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孕育约三千余年,其内容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我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1899年,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至2018年,甲骨文考证不重复单字数量约4500个,确认可辨识字约2500个,未破解约2000个字。从文字源流最早的甲骨文字可以隐略了解商代前后人们的语言和历史生活情境,自然也可以了解前人对人的生命周期暨成长年龄阶段是如何认识,使用怎样的语言符号去写、去说、去称谓。

据学者研究,商甲骨文字迄今定论非重复的4500余个字中可辨识字,其中有“年”字,无“青”字,“青年”一词则无从谈起。不仅“青年”无从谈起,就是“少年”一词亦是踪影皆无。这是因为商代发明文字的初期,是先有文后有字,先有字后有词。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字见于商金文。据李学勤教授字源研究,记录语言符号的中国汉字,“文”字始见于商代,“词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传世文献最早也见于战国时代。”[1]词语有2字、3字及4字分类,古代则多指单字,一个字也可作词语,这在商代可见一般。商代发现的甲骨文字是同期可见最接近于古代人们生活和对人的生命周期的认识以及使用相关年龄阶段称谓的文字记载,最早的中国古籍如《古三坟书》、《尚书》、《周易》、《古本竹书纪年》、《史记》等也记载或追记了相关一些史前史三皇五帝、夏及商朝历史生活传说,这点滴遗存应是我们今天赖以对“青年”词语进行探源最宝贵的根本信息。

从文字记载下来的远古以来人们对人的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人生成长年龄阶段的称谓和文字,最早可以从使用甲骨文的卜辞和古籍中看到,本文以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和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两部典籍为根据,从甲骨文的卜辞和字典中了解上古商代涉及人的生命周期的甲骨文字含义,再从先秦古籍中去了解远古先人涉及人的生命周期所使用的称谓词语。

涉及人的生命周期与“青年”相关联的甲骨文字,因战国之前没有“词”,所以我们主要分析与“青年”、“少年”一词关联的7个“关键字”甲骨文单字,了解其解字释义。

“少”,甲骨文“少”字【解字】象散落细微之点。甲骨文“小”为之小、甲骨文“少”为之少,二字构形相同,应为一字。【释义】卜辞中所见之少字皆与小同义。卜辞示例:壬戍卜甲子少(小)雨。少(小)臣其取又。【66】

“老”,甲骨文“老”字【解字】象老者倚杖之形,为老之初文。《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释义】一、多老。职官名。大臣称老。《左传》昭公元年:“将不得为寡君老。”注:“大臣称老。”卜辞示例:贞勿乎多老舞。二、地名。三、义不明。【940】

“长”,甲骨文“长”字【解字】象人长发之形,引申而为凡长之称。《说文》“长,久远也。”【释义】一、方国名或地名。二、长白(伯),长之君者。卜辞示例:贞乎取长白。三、人名。卜辞示例:贞长亡祸协王事。四、南方风名。其意为生长。卜辞示例:辛亥卜内贞帝于南方曰长。【1041】

“幼”,甲骨文“幼”字【解字】与《说文》篆文形同。《说文》“幼,少也。”【释义】一、祭名。卜辞示例:甲午示典其幼。二、人名。例:古贞幼渔在。【448】

“年”,甲骨文“年”字【解字】从禾从人,会年谷丰熟之意。《说文》“年,谷孰也。从禾,千声。”【释义】一、谷熟也。卜辞示例:贞我不其受稻年。卜辞示例:帝令雨足年。二、纪时名词。谷一熟曰一年。卜辞示例:戍卜出贞自今十年有五王丰。[2]【782】

“青”,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中辨识字尚无“青”字。金文中始见“青”字。

“壮”,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中辨识字尚无“壮”字。

从以上甲骨文解字释义可见商代晚期尚未产生“青年”一词的字与词,而且也没有“少年”一词,“少”这个字在甲骨文中主表“小”的本意,表人的年龄“少”的词义的词是“幼”这个字。

“幼”字是远古至上古时代人们表达人的年龄成长到“长”(zhǎng)之前即未成年阶段的词语和一种称谓。“幼”字的词义比“少”的词义的“小”字和“少年”一词的出现和应用更早、时间更长,这在一些记载史前史传说的古籍中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佐证。

《古三坟书》相传为“三皇五帝”时代最原始的“档案”,是远古伏羲、神农、黄帝用土制成的泥版或陶版载体之古书。早期亡佚,北宋年复出。余览全文通篇唯见一个“幼”字,未见“少”字。“幼”载于《气坟第二》·《人皇神农氏归藏易》:“火气长:圣人以明长幼”。

《古三坟书》文中描述了有巢氏的儿子燧人氏诞生后的事迹,“生而神灵,教人炮食,钻木取火,天下生灵尊事之”。描述人皇神农氏辨兄弟、明长幼和昔日燧人氏、伏羲氏“未有书契,结绳而治,交易而生,亦惟归政”的事迹。描述了地皇轩辕氏正岁年等众多功绩与生活情境。“长幼”中的“幼”是三皇五帝时期显现人的年龄大小、成长阶段、兄弟姊妹关系与长幼顺序礼仪的最重要的称谓和词语。[3]

《尚书》追述上古时代事迹,汇编《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全书见4个幼字,10个少字。4个幼字为:“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幼”均表长幼。10个少字主表“小”或作名字,而非表年轻人。[4]

《周礼》为十三经儒家经典,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全书见7个幼字,0个少字。7个幼字为:“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以辨其贵贱、老幼、癈疾”;“辨其老幼”;“老幼”;“辨其老幼癈疾与其施舍者”;“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幼”字均表长幼。[5]

《周易》传为周文王姬昌著,是传统经典之一。全书见0个幼字,4个少字。4个少字为:“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兑为泽,为少女。”4个少字仍主表“小”或作形容词修饰正语,而非表年轻人之义。[6]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中国第一部上至远古黄帝、下至上古汉武帝3000年纪传体通史。全书见25个幼字,601个少字。25个幼字均表长幼之序。601个少字多表名字、少小、年少和作形容词修饰“年”字组词“少年”。

《史记》·《五帝本纪》有一段文字载:“黄帝者,少典之子①,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②,幼而徇齐③,长而敦敏④,成而聪明⑤。”[7]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时年20岁,推算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司马迁在前104年创作《史记》,叙述黄帝成长过程使用了“生、弱、幼、长、成”五字划段及称谓,概括反映了东汉公元前104年至前2717年间先秦至远古时代原始社会对人的生命周期暨成长年龄阶段分期的认识。远古长期对未成年人使用的称谓关键字是体现“长幼有序”的“幼”字,“幼”字古文释义为“少也”,实则本意为“小”。上古“少”之内涵词义亦表年轻,故“少”字在上古时期有了自己的新空间。

除此之外,“少”字的广泛使用,离不开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论说著述,例如见载于汉· 刘向《说苑·建本》记述春秋晋平公问学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8]晋平公前557―前532年在位。这是春秋时期“少”字表人生生命周期“少壮老”年龄阶段的最早记录。此外,典籍《子华子》亦载曰:“夫人之大,常生而少壮,转而为衰老,转而为死亡,圣凡之所共也。上知之所弗幸免焉者也。”[9]子华子为春秋末期晋国哲学家。与子华子同时代还有孔子在《论语》中的著名论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10]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影响力巨大,“少壮老”之说从古至今一直是传统社会对人生生命周期和成长年龄阶段学说的基本根据和主流称谓。

余检览古书,记载史前史传说、信史及正史之《史记》,自远古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3000多年历史一百三十篇本纪、世家、列传,《古本竹书纪年》十三篇,及至《周易》、《尚书》,含《说文解字》、《尔雅》诸文史典籍,未曾见“青年”一词的记载。

以下将春秋末期之前10部古书涉幼、少称谓和后世常用相关词语在古籍中出现的频次作以统计,以供研究参阅。

①少典,诸侯国号。子:指后代。②弱:幼弱,这里指出生不久。《索隐》:“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③徇齐:疾,敏捷,指智虑敏捷。 ④敦:敦厚,诚实。敏:勉,勤勉。 ⑤聪明:耳聪目明之意,指见闻广,能明察。

表1:古代典籍涉人的生命周期和成长年龄阶段称谓相关字词出现频次统计

字 称谓

书名 次

少年

少年子

后生

青春

青年

传说-成书年代


《三坟》

1

0

0

0

0

0

0

远古至前2070年

《尚书》

4

10

0

0

0

0

0

上古至春秋

《毛诗》

0

1

0

0

1

0

0

前11-前6世纪

《鬻子》

1

5

0

0

0

0

0

商末周初

《周礼》

7

0

0

0

0

0

0

西周

《周易》

0

4

0

0

0

0

0

上古西周

《道德经》

0

4

0

0

0

0

0

先秦春秋

《论语》

2

8

0

0

1

0

0

先秦春秋

《子华子》

0

6

0

0

0

0

0

先秦春秋

《文子》

3

7

0

0

0

0

0

先秦春秋

频次合计

18

45

0

0

2

0

0

远古至春秋


表中可见春秋末期战国以前,上述古籍中记载述及人的生命周期及成长年龄阶段时,用词多以单字表述,对未成年人的称谓主要是“幼”和“少”,在远古时期是用“幼”来表述,上古进而用“少”,亦时称“后生”。

从《古三坟书》、《史记》等古籍传说记载三皇五帝至战国的“幼”、“少”

字词,表现了中国远古至上古时期先人对人的生命周期和人的成长年龄阶段分期的朴素认知,也反映了中国古文字对人的生命周期和人的成长年龄阶段分期的两个早期关键字词语及称谓。这一时期若以传说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时年20岁,推算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的记载算起至战国末即公元前221年,时长约略达2490余年。

二、从战国韩非的“少年”到秦汉三国曹植的“新少年”

殷商以降至战国,古代文字由字发展至词,词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范畴,“少年”亦应运而生。

“少年”一词出现于战国,这与李学勤教授关于词最早见于战国的论述是一致的。战国之前,“幼”进而“少”是前人对人的生命周期暨成长年龄阶段的基本认识和汉字词语表达,而“少年”一词作为字至词的演进发展,在战国末形成,见于战国韩·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 《韩非子》·《韩非子卷之九匪八》·《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故子产死。游吉不忍行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雚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而仅能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11]《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少年”一词,是上古中华民族对人的生命周期暨成长年龄阶段分期及称谓已知最早的文字记载。

“少年”一词另一记载见出自春秋时期,载于汉·刘向(前77年-前6年)《说苑·政理》卷七:“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脩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12]此事另载宋·薛据《孔子集语》卷下《齐桓公第十五》:“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13]上两书记载孔子(前551-前479年)言行事迹,出自春秋齐国国君齐桓公(?-前643年)猎鹿一事。然《说苑》、《孔子集语》书出于汉宋,事件虽见于春秋,仍无法定论“少年”一词出于春秋亦或出于汉宋,故仅作参考。

“少年”一词词义为年轻,名词意即年轻人,古指年轻男子,在“郑少年”句中用集合名词。少,为形容词,转为副词用,作时间副词,读去声。《韩非子· 内储说上》所说“少年”,是脱离了单字词“少”的词语,与老年相对,可见单字“少”的年龄阶段词,已准确的以“少年”一词称谓。“少年”一词为偏正结构词,少作名词加名词时作名词,意为少年男子,年轻人。少作形容词加名词时作名词,意为少年时,年轻时候,可表少男亦表少女。《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是见之于古籍“少年”词语用于集合名词的最早记载。

韩非和《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在文中载“少年”一词,特别是在“少年”一词前加上“郑”字国名,即准确表述了“少年”一词的集合名词属性:“少年”可以是个体名词,“少年”也已经是集合名词,也就是说,“郑少年”可以认同为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群少年,一个少年群体。若以一个共同目的组织结为集体,“郑少年”即能为团体,这与今天我们所说的“青年”概念则没有什么两样。

《史记》整本大作一共使用了30个“少年”词语记述“少年人”的史实,现择其中下列16个鉴之: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东阳少年杀其令;少年欲立婴便为王;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少年皆争杀君;然今范阳少年亦方杀其令;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泽閒少年相聚百馀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少年多时时窃籍其名以行;为少年时,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14]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少年”即为“恶少年”称谓的记载,在那个时代没有“青年”的概念。以今天的认知来看,《史记》里众多的“恶少年”无疑就是敢于造反的“青年”。史上“少年”一旦集群,名呼为“恶少年”。呜呼,此为“少年”史哉?!

春秋战国伊始的“少年”一词自韩非子始,历经秦、汉到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于建安十六年(211年)随曹操西征路过洛阳送别“建安七子”应玚兄弟时作诗《送应氏二首》,发明了一个新词“新少年”。见原诗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15]

由此,“少年”在封建社会里有了“新少年”一席之地,“新少年”一词始见记载。“新少年”从一开始见于诗词时的词义不仅是一个个体名词而且是一个代表年轻人的集合名词。“新少年”不是出现于社会历史大变革事件的记载,而是出现在友人别情不舍的诗作中,这与“少年”这一群体所处当时社会战乱惨破的生活环境分不开。但是,无论如何“新少年”依然是“少年”发展历史上的进步,依然使生活在那个惨淡动荡时代里的少年从想象与联想的诗词境界里获得些许前瞻的寄托和对“新少年”更深沉、更热烈的渴望。

曹植,字子建,192-232年。汉魏文学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新少年”一词是曹植的创造,作此组诗时年二十岁。所以在《送应氏》诗中写出“新少年”一词绝非曹植心血来潮、偶一为之,而是与他的生活经历、理想抱负、顿挫无奈和对“建安七子”一众少年挚友那种才华横溢、满腔热血、成就建树的理想破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而又不甘沉寂堕落的境遇分不开。

公元211年历经董卓作乱,军阀混战,朝野一派荒凉,曹植遭遇兄弟相猜,疏远排斥,满腔抱负无处施展,随父征战所见京都繁华破败,恰逢挚友北去相送离别,此情联想建安年间自己与文学齐名并称“建安七子”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祯少年交游,往昔盛况,抒发倾诉了对诗中那个“新少年”的不尽情怀,说不出来的痛惜无奈和割舍伤感中的深情热望。诗中曹植目睹的“新少年”,分明是应氏兄弟、“建安七子”,更是诗人自己和那个时代全体“少年”的化身。“新少年”在那个时代没有少年的奋起,多的是苦闷和郁抑,情感向往和诗兴寄托。

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记载“少年”一词至曹植《送应氏二首》创作产生“新少年”一词,记载了从上古后期战国至中古初期曹魏期间,先人对人的生命周期和人的成长年龄阶段称谓的基本认识,也反映了先秦词语对年轻人的生命周期和人的成长年龄阶段两个关键用语及称谓。这一时期若以公元前475年战国算起至曹魏末即公元211年,时长约略686年。


三、从南北朝梁李镜远的“青年”到明清民国陈独秀的“新青年”

古代汉语在战国时期出现“少年”一词,曹魏时期出现“新少年”词语,此后直至南北朝梁朝(起止502-557年),诗人李镜远创作乐府古诗《蜨蝶行》时,创造、使用了汉语新词新义词“青年”词语。这是此前所见中国众多古籍记载中第一次看到“青年”二字,“青年”一词。

李镜远,南朝梁诗人,生卒不可考,史迹不详,仅传留乐府古诗两首于世,一首咏太阳《咏日诗》,一首颂蝴蝶《蜨蝶行》(一作《蛱蝶行》,《蝶蝶行》)。《蜨蝶行》见于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总集,辑先秦至隋代诗歌六万首计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梁诗卷二十八收李镜远诗二首,其一《蜨蝶行》,见原诗:

青年已布泽,微虫应节欢。

朝出南园里,暮依华叶端。

菱舟追或易,风池度更难。

群飞终不远,还向玉阶兰。[16]

李镜远此诗另出自成书于北宋时期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乐府诗歌总集《乐府诗集》,全书共一百卷5290首,辑录汉魏至唐乐府诗,原诗见卷六十一· 杂曲歌辞一《蛱蝶行》。[17]《蜨蝶行》亦出自钦定四库全书,明·冯惟讷撰《集部· 总集类·古诗纪》卷一百三梁第三十。[18]《蜨蝶行》还出自钦定四库全书明梅鼎祚《古乐苑》卷三十三。[19]

《蜨蝶行》一诗,首句即见“青”、“年”二字、“青年”一词。“青年”横空出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堪称瑰宝。自南北朝梁朝前推两晋三国《全魏晋诗歌》2000篇,迄至秦汉、春秋战国诗,直至西周初《诗经》311篇,此1600余年间仅见梁李镜远一人作一首“青年”诗词、出现一次“青年”词语。

南北朝梁朝以降,迄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乐府诗集》12集、至隋唐五代的《全唐诗》900卷,内含350年间作家2246人,诗歌48900余首,全部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诗词中,无一个人、一首诗用过“青年”一词。整个唐朝仅有志怪小说家段成式(803年-863年)一人,独创《酉阳杂俎》小说,在续集卷三支诺皋下“天宝中处士崔玄微”故事文中引了《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七第59首《洛下女郎歌(红裳人)》佚名诗人古诗,改动原诗“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风月”一句中的“当”字作“青”字,“风”字作“芳”字,创作新句成“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青年对芳月”,再创作撰用了“青年”一词。[20]此间段成式与李镜远创作“青年”一词相隔约360余年。

《蜨蝶行》诗词中拟人化的“青年”寓意有“春天”和“青春”的含义,来自于古汉语“青”字对春的代称,也来自于“青”字对年少的寓意。“青年”一词在诗的开篇语意指向春天,释意亦为春天时令,这是最贴近的词义。“青年”的语意除意指“春天”之外,从诗词拟人化的寓意来看,“青年”一词的构词系偏正结构词,正语可表物、表人,亦可表状态;偏语从特征方面对正语进行定中修饰,构成名词加名词的名词,或者构成形容词加名词的名词。在《蜨蝶行》一诗中,寓意蝴蝶的生命历程时,“青年”如果从古代汉语来说,多会把“青年”解字释义为“春天”、“青春”。可是从战国的屈原作《楚辞·大招》,写出“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21]的诗句,到南北朝的李镜远已历经约八百年,特别是从战国开始,中国文字已经从“字”发展为“词”,“词”的构词与单字即为词的时代相比较就要丰富得多。因此,《蜨蝶行》一诗中的拟人化“青年”语意即可寓意春天,也从偏正结构的组词中蕴含着更多的新义:“青年”构成名词加名词的名词时,表人即可义指年轻人、年轻的人。“青年”构成形容词加名词的名词时,拟人即可义指年纪轻、年轻的时候,如单表年岁犹指青春,表年龄状态则可指青春时期。“青年”这一词组是由正语和偏语组成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结构词组,词的语意蕴含着此后不断发展变化的意涵。当然,“青年”在南北朝、包括以后的唐朝,甚至至清朝末期还远未发展到作为集合名词,即表示属于群体的“青年”含义,或者可以从“青年”的概念中抽象出个体“青年”的状态。

诗人李镜远生卒年月不详,无法准确判定此诗创作年代,只能暂将南北朝梁朝的断代起止作为《蜨蝶行》的创作参考时间。南北朝起止420-589年,南梁起止502-557年,故李镜远创作《蜨蝶行》一诗的时间约在502-557年期间,也就是说中国青年发展史上,“青年”一词约出现在公元502-557年间。

《蜨蝶行》诗词中的“青年”词语,是南北朝梁朝(502-557年)时期的新词新义词:新词指“青年”是已知迄南北朝梁朝为止新产生的词语。新义指“青年”是此前中国语言文字记载的所有典籍里,查遍而不得该词词义的词。新词新义词“青年”的产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南北朝梁朝诗人李镜远是已知创造、写作中国“青年”词语第一人。

公元502-557年,梁朝李镜远创造了新词“青年”,300年后,生卒于803-863年间的唐人段成式再创作了新义词“青年”,“青年”一词也从“青春”的词义演变为具有涵盖“年龄阶段”新词义的“青年”本身。此后直到1046年,北宋朝进士强至作《刘叔茂及第后往广德拜亲过吴江新治》诗,诗曰“青年登一第,白首具双亲”。[22]自宋开端,“青年”一词在陈亮、文天祥、汪真诸人诗作中渐次得见,到元朝时“青年”在诗词、元曲杂剧中已屡见不鲜,达于明清两代诗词曲文内约略已有400余首。 虽则如此,“青年”一词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圣人之治”到近代民国,“少、壮、老”根深流传,“青年”并无出头之日,依然仅在诗词曲赋中得见。

中国中古南梁时期产生的“青年”一词是中国青年历史和历史上的青年词语概念分水岭。中国青年研究和青年学教学领域第一部《青年学》著作者黄志坚教授说:“青年的概念并非自古有之。”[23]《现代青年学》作者金国华先生说:“人们对青年概念的最初说法已经难以作进一步的考证。”[24]学者张良驯载文:“青年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古已有之,青年概念不是像有的人说的是近代才有的。”[25]“青年”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至此,南梁李镜远的《蜨蝶行》已经给出答案。

唐明清以降的1876年是欧洲基督教青年会和“北美基督教青年会协会”传入中国的起点,从1885年“北美协会”试验成立第一个学校青年会即福建“福州大学基督幼徒会”,1895年成立第一个城市青年会“天津学塾幼徒会”,后更名扩展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形成全国性社会服务团体。直到1912年经中华民国内务部正式批准,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立案,“青年”一词和青年团体最终在近代正名。然而,北美青年会传入西方“青年”一词和青年社团,带来“基督福音”,引进西方科学、教育、体育等社团服务活动,沟通促进着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转型,却并不能推动青年崛起,改变中国殖民与半殖民地的社会命运。

中国青年运动发源于中国青年自身,中国青年的崛起同样发端于中国进步青年自身。1840年前,以青年冠名的青年社团和先进青年群体尚未得见。1885年前,近代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团体屈指可数。1915年前,近代中国先进青年和进步青年团体寥若星辰,势同星火。

检索1902年前至1915年,已知中国先进青年成立的以“青年”冠名的青年团体6个,珍若火种。1902年春(光绪28年),陈独秀(1879-1942年)在安庆藏书楼发起演说会,组织成立了“青年励志学社”。这是以“青年”一词冠名的全新青年社团,是近现代中国“青年”概念之肇始,从此产生了中国第一个由先进青年组织起来的进步青年群体。[26]1904年2月黄兴(1874-1916年)在上海创办“青年学社”, 从事革命活动。[27]1904年春刘季平(1878-1938年)在上海成立“青年学社”,进行讲学活动。[28] 1911年秋张彭春(1892-1957年)在天津成立“青年乐群会”学生社会活动社团。南开系列学校的周恩来(1898-1976年)等先进青年于1914年3月发起成立南开学校“敬业乐群会”进步团体。[29]1912年上海蒋俊等发起成立“青年爱国会”。1915年9月..(1893-1976年)在湖南发出“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三字的繁体共28画),据..回忆,启示内容是“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同我联系。我指明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30]此后,..与蔡和森等同学于1917年成立新民学会。[31]

1902年,是中国先进青年最早创立、见到和准确概括近现代“青年”这一概念的年份和标志。从1902年至1915年起,中国先进青年中的先行者成立了属于自己且以“青年”冠名的团体,星星之火开始燃遍中国大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翌年改名《新青年》,创造了“新青年”一词,也引领“新青年”掀起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中国青年爱国运动,往昔的中国少年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标志着中国新一代青年的崛起。从远古黄帝到商周、从战国到三国、从南北朝到中华民国,中国青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幼”到“少”、从“少年”到“新少年”、从“青年”到“新青年”的“青年历史群像”变化演进,显现着中国自古以来对年轻人“少年”和“青年”的认识,自觉而奋斗的进步青年,从此跨越了中国传统社会历史文化的藩篱,把千百年来传流在“少年”身心新鲜活泼、自主进步、进取求真、发展解放的“青春中华”之理想激励凝合成谋求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开始以崭新的形象大踏步地登上社会实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

纵观中国青年历史的发展源流演进,总的脉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社会5000年历史文化环境中“少年”到“青年”的嬗变流传;二是近代北美基督教青年会试验传入中国的青年会社会服务团体活动影响;三是中国近代先进青年和进步青年团体的兴起。从远古公元前2717年黄帝诞生,记述“幼而徇齐”“明长幼”的“幼”字算起,至1915年计4632年。从公元前1300年商代晚期创造甲骨文“少”字,至1915年计3215年。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创造“少年”词语,至1915年计2390年。从公元211年魏国创造“新少年”一词,至1915年计1704年。从公元502年梁朝创造“青年”一词,至1915年计1413年。1915年中华民国,陈独秀创造“新青年”,至今108年。自此,中国的先进青年、进步青年群体从无到有,从传统社会一路走来的少年崛起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中国革命的历史证实:中国新青年自近代开始产生,1915年以来兴起新文化运动,1919年发起五四运动,其后投身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实践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力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青年是在内忧外患的艰难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担负有特殊的历史责任和使命。1939年..在延安进行“青年运动的方向”讲演时,认为中国青年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32]中国青年是中国革命的先锋队,这是对近代中国青年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说明:“少”和“少年”是中国古代、近代社会生活里的人们对人的生命周期和成长年龄阶段认识、用语与称谓的主线。中华儿女从远古走来于今4700年间,从“幼”到“少”,从“少年”到“新少年”,从“青年”到“新青年”脉络流传,直至当今“新时代青年”赓续发展,是中国青年亘古不变、与时俱进的主流。2010年文稿,2023年撰文。

[ 参 考 文 献 ] : 略


【作者信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青年教育与青年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m.06567.cn/dtzt/764370.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资讯
清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国际学校(清迈被誉为什么)
2024-05-27 发布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考了小学教资可以教幼儿园吗)
2024-05-27 发布
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揭牌(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考南京大学会有优惠吗)
2024-05-27 发布
决胜中考一课一练「决胜中考模拟卷答案」
2024-05-27 发布
好学校开到家门口,好学校开到家门口作文
2024-05-27 发布
最新资讯
理想之城苏筱吴红玫最后对话「理想之城苏筱老板」
2024-05-27 发布
绘尔森国际美术教育4「绘尔森美术和希望美术」
2024-05-27 发布
最差的公办高中和私立高中怎么选(最差的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
2024-05-27 发布
品味诗词传承经典,传承经典诗词诵读
2024-05-27 发布
支持禁毒从我做起征文「让我们共同参与」
2024-05-27 发布
热门资讯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高考数学选择题专练」
2024-05-28 发布
南昌义务教育入学平台是哪个(南昌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入口)
2024-05-28 发布
水浒中此人姓氏到底怎么读(水浒传中谁姓仝)
2024-05-28 发布
学步车潜在的3大(学步车潜在的3大问题)
2024-05-28 发布
重庆高考考生提前出考场「重庆高考成绩提前」
2024-05-28 发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