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专业型硕士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学业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投必得学术”推送的第46篇文章,专注科研技能和资讯分享!
关注“投必得学术”,可以看到我们所有干货和资讯!
这是笔者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位准研究生的提问,他正在为选择研究生导师犹豫不决,所以我突然想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到的一本书。当我们看到那些公园里的婴孩的时候,会羡慕他们学习走路、学习说话的样子,即使跌倒、说错也天不怕地不怕的,真是讨喜,但是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年纪,为什么每打算往前走一步总是会担忧、会害怕呢?我们担心会做错了选择,担心这个结果不是我们预期的样子。在这本书里,也许有关于这些问题你想要的答案。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终身成长》,作者是著名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
书名已经很好理解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有点类似于形而上学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会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当作评判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尺。他们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评价标准很清晰,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所以他们认为成功的方向只有一个,于是挤破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其结果则是,到了他们认为的成功的目的地,那么这个人就是成功者,而如果没有到达这个唯一的目的地,那么这个人则是当然的loser。他们认为成功了就是成功了,因为这个人具备取得成功的天生的资质,而loser就是loser,因为他们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天赋。
另一种则认为人的才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不断的改变与提升,有点类似于辩证方法论。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不会纠结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迷恋或者拘泥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不能自拔,而是会立刻收拾自己的情绪,继续努力向前。他们认为成功并不是一个唯一的目的地,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欣赏天赋,但是更崇尚努力,学习了新的技能,拓展了自己的才能,做到了今天的自己比昨天优秀,就是成功了。奔着这个目标,他们不断的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分析了这两种思维模式,你是不是有点明朗了?现在考研成绩已经出炉,大家也都在紧锣密鼓的根据自己的成绩联系导师。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导师问:想做学硕还是想做专硕?导师问:想不想硕博连读?其实做研究生,无所谓学硕与专硕,无所谓硕士或者硕博连读,做研究生只是大家再一次提升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可以选择学术型硕士,多累积基础理论知识。但谁又能说选择专业型硕士来累积更多的实操技能不好呢?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劝你,多读三年或者四年,拿到博士文凭,对将来找工作很有帮助。而你自己想要读完硕士,提前三年或者四年出去闯一闯,实践一下自己的技能,又有何不可呢?
“成功就是一个特定的目的地”这种思维虽然不一定是错的,但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不适用的。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成功更应该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你有没有努力和学习,有没有提升自己的才能。如果你觉得在这个过程里,你没有兴趣去做某件事,那么为什么不转变一下思维模式?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来培养兴趣呢?
准研究生们,不必过多的纠结,还是那句话,“干就完了”。
本文由“投必得学术”原创,欢迎关注“投必得学术”,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